▲經常頭痛、想吐找不出原因?可能是「散光」在作祟。(圖/資料照,與文中當事人無關/奇美醫院提供)
散光是普遍卻經常被輕忽的視力困擾,中重度散光不僅嚴重影響視力品質,還可能出現頭痛、頭暈等症狀,讓患者經常誤判病情,無法對症下藥。醫師表示100度的中度散光,視力可能差到0.4至0.6,200至300度的散光,視力可能只剩0.2至0.3,隨著年紀增長,焦距調節能力減弱,頭痛還可能有加劇的現象。
散光是普遍卻經常被輕忽的視力困擾,中重度散光不僅嚴重影響視力品質,還可能出現頭痛、頭暈等症狀,讓患者經常誤判病情,無法對症下藥。醫師表示100度的中度散光,視力可能差到0.4至0.6,200至300度的散光,視力可能只剩0.2至0.3,隨著年紀增長,焦距調節能力減弱,頭痛還可能有加劇的現象。
眼睛也要防曬! 吃這「兩款食品」避免老化危機
相信很多人都有眼睛「痠、麻、脹、痛」的經驗,第一直覺知道是眼壓高的關係,但去檢查眼壓卻是正常?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,「3C眼」是現代人常有的眼部症狀之一,這是近距離、長時間使用手機、平板等3C產品造成的文明病。
什麼保健食品,連飛機機長都要吃?答案就是「葉黃素」。日前美國空軍與營養、學習、記憶中心(CNLM)研究發現,人們攝取足夠葉黃素,有助提升專注力和精神耐力,參與測試的族群也包括航空團隊。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表示,葉黃素擁有良好的抗氧化力,也是脂溶性營養素,但只存在於植物中,動物無法自行合成,需仰賴食物攝取。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枸杞有明目的功效,台灣是第一個證實這個功效的,最新動物實驗研究發現,約5成經灌食枸杞萃取物的乾眼症老鼠,症狀明顯改善。藥食兩用的枸杞含多醣體、甜菜鹼,具抗氧化、抗發炎,有助改善乾眼症,這項研究不僅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的傑出醫療貢獻獎,也刊登在國際《營養學期刊》,將進行人體臨床試驗,進一步證實功效。
沖一杯枸杞茶,儘管已經是不少人養生保護眼睛的方式,但現在枸杞又被發現可以改善乾眼症,這是三總眼科醫師與大仁科技大學合作研究的結果。
根據《蘋果日報》報導指出,該名小三男童因過敏性結膜炎,眼睛癢得狂揉,眼角膜硬生生的被他揉到掀開,原本兩眼視力1.0,瞬間降到0.3和0.4,若晚一步恐併發細菌感染。除了眼睛急症暴增,空氣品質不佳讓不少原本氣喘服藥控制良好的病患發病送醫,更有氣喘兒晚上狂咳到吐送急診。醫師指出,光一天因氣喘過敏復發的患者就暴增一倍。
眼科醫師王琳煜指出,斜、複視干擾患者日常生活,諸如用餐夾菜看得到卻夾不到,倒開水常對不準,杯裡沒水但桌上卻滿是水,走路或爬樓梯時容易絆倒,馬路會一條看成兩條,也不敢騎機車或開車,造成生活極大的不便。
王琳煜醫師說,一般案例大多為單眼30到40個稜鏡角的斜視,該案例屬於大角度的斜視。患者先在眼科門診追蹤約半年,斜視及複視仍未見改善,於是安排開刀矯正斜視,採用左眼上、下直肌部分移位手術,與兩眼內直肌放鬆手術。術後第一天病人眼球即可恢復部分轉動功能,且看前方不再有複視,大大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及外觀。
睡午覺大家習慣趴睡,小心傷眼睛!一名30歲粉領族吳小姐近視不深(約50度),午休時都會把頭靠在手臂上,睡個十幾分鐘,有天突然覺得視力模糊,右眼眼前一片模糊,大約過了5~10分鐘才變清楚,左眼近視約250度,但卻沒有這個問題,就醫才發現原來是睡姿壓迫眼球,造成視力模糊。
四大眼疾體驗VR影片包含台灣常見四大眼疾青光眼、黃斑部病變、老花眼、白內障。北市聯醫提供
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聯合愛爾康大藥廠進行的2016全台護眼趨勢調查發現,北部地區民眾有低頭使用、躺著或趴著使用、交通行進間使用手機的錯誤用眼比例高達八成五。更有近六成民眾維持一年以上錯誤用眼方式,感到眼睛痠痛卻未就醫。根據北市聯醫統計,比較今年與去年的門診人數,青光眼患者增加4.8%、黃斑部病變患者也各增加2%。北市聯醫今天特別發表「四大眼疾影VR」影片,讓民眾透過虛擬實境,體驗眼疾視野,發生眼即時及早就醫。
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眼睛易缺氧受損
睡不好,恐眼睛也壞掉。目前醫界已知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高中風、心肌梗塞風險,國內最新研究進一步發現,此症可能使部分會導致失明的眼疾風險升高,包括罹患視網膜靜脈阻塞(俗稱眼中風)機率增94%,青光眼風險增24%。醫師說,睡止症會引發多種疾病,民眾若有打呼、睡眠猝醒等,應速就醫。
國人視力衰退
眼睛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,有了眼睛我們可以看到美好的世界,但是眼睛跟其他器官一樣也會有老化問題,隨年齡的增長,眼睛逐漸退化,尤以身處在現今科技越來越發達的年代,若平時保養不當,眼睛更會提前老化!老年人與視覺、視力衰退,幾乎可以畫上等號。常有眼睛不夠明澈,視覺與視力不足之苦惱,對日常生活也造成重大影響。
有中國大陸醫師說,辣椒好處很多,對膽囊和心臟都有好處,對減肥也有作用,但有4類人卻最好別吃,包括眼疾者和腫瘤患者。
網友阿曼問:我兩眼近視約600度,平時有戴隱形眼鏡,但都沒有不舒服情形,但昨天加班2小時回家後,竟發現眼睛佈滿血絲,請問出現血絲可能是什麼原因?需不需要看醫師?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澳洲一名16歲少年前兩年視力突然急速衰退,幾乎雙目失明,連眼科醫生都斷定他的視力無法復原,直到一位醫生發現病因,原來少年因為長年嚴重偏食,只吃炸雞薯條可樂,令他營養不良,身體缺乏維他命A而導致視力衰退。
珀斯少年摩爾(Cian Moore)開始出現視力衰退時,家人帶他遍訪眼科醫生和兒科醫生,但都找不出原因,有兒科醫生稱他的病是神經受損引起,視力將無法恢復正常。眼疾讓穆爾開始疏遠朋友,變得孤僻。 後來摩爾的外祖父母在一個電視節目中,看到有先進治療技術可以醫好類似眼疾,於是摩爾媽媽去年底便帶同愛子,由珀斯飛到雪梨求醫。
很多人的眼睛因為糖尿病或視網膜剝離而導致可能失明時,因為不好醫治,很多醫師不見得喜歡這樣的case,但因為很多人可能因此而失明甚至失去工作與經濟的來源,陳醫師秉持著醫者父母心,能夠幫到別人,就不會計較醫治不好惹來很多麻煩,不管能夠救多少人,都保持著謙卑的心,不分貧富貴賤、知識水平高低,在門診裡面,他們都是需要幫助的病人,多下一刀,也許就多救了一個家庭。
曾經一帆風順的名醫,在跌倒後反而用更謙卑的心態面對人生,也感受到病人所給予的鼓勵其實遠大於挫折,讓工作變得更有價值,永遠的犧牲奉獻,不吝於伸出援手,讓更多的人能夠看見光明,用eye看見美麗的世界。
在復健期間,老公小孩搶著餵陳醫師吃飯,在旁邊的加油打氣,讓陳醫師感受到自家庭的幸福與病人信賴的溫暖,讓自己更確定這份工作的價值,也讓自己的淺力與韌性激發出來,經過這次打擊反而讓他對人生有更多的體悟,放下抱怨,除了無私的奉獻,也對病人有更多用心與關懷,對病人的體察更細微,讓他們增加了更多的信任。
在跌倒中找到了更深一層對人生的體認,更看到這份工作的價值,拉近了跟病人之間的距離,醫病關係的良性循環取決於互相的信任與支持,希望能有更多的醫師能站出來讓更多人看見這個世界的沒好,病人也給醫師更多的一份體貼與信任,讓善的循環持續下去,一起用心eye世界。